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院成功协办2025年国际碳未来论坛暨第11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并取得丰硕成果2025-07-23    文字:



2025年7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颗粒学会、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及国际期刊Carbon Future共同主办的“2025年国际碳未来论坛暨第11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隆重举行。本次盛会以“更清洁的碳未来 (Towards a Cleaner Carbon Future)”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近400位顶尖学者、青年才俊及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碳科学与催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未来方向。本次会议设置了碳催化、碳材料、绿色低碳催化、可再生能源、电镜催化与先进表征、AI赋能碳未来、能源存储及Carbon Future青年论坛共8个专题分会场。

作为核心主办单位之一,我院在本次大会的策划、组织和学术交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院长刘健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统筹协调会议各项学术安排,确保了会议的顺利召开;学院张媛媛研究员担任“绿色低碳催化”分会场学术秘书,负责各分会场学术报告的组织与协调,为与会学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学院多位教师、研究生积极投身会务服务,展现了学院师生严谨务实、热情专业的良好风貌。

在学术交流环节,我院师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学院在碳催化领域的科研实力。在 “绿色低碳催化” 分会场,宫建茹教授作题为《石墨烯基异质结构光解水制氢》的报告,深入探讨了石墨烯材料在光催化制氢领域的应用潜力;郝海刚副教授作了题为《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非贵金属催化剂理论设计与验证》,为煤制烯烃技术迭代提供了创新思路;万丽丽博士围绕《光/电催化CO₂资源化转化》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为碳减排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学院研究生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以墙报形式展示,其中《高斯曲率工程优化自增压纳米反应器分子吸附 - 解吸行为》《介孔CuS级联纳米反应器晶面工程以增强CO₂到C₂H₄光催化C-C偶联》等研究,聚焦碳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催化性能调控,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博士研究生崔林霞的墙报《Ni基催化剂对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获评优秀墙报,彰显了学院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在鄂尔多斯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碳科学与催化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显著提升了我院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会议期间,学院与清华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科研单位,以及 Carbon Future 期刊编辑部等机构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将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协作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学院院长刘健教授表示,作为扎根内蒙古的高校科研单位,学院始终聚焦国家 “双碳” 战略和区域绿色发展需求,致力于碳催化与碳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

此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既是对学院学科实力的认可,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碳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为实现 “更清洁的碳未来” 贡献内蒙古的智慧与力量。

上一条:光诱导策略驱动五氟硫基化学—郭硕课题组在S... 下一条:我院郭硕科研团队再发JACS:开启新型含氟药...